實驗目的是研究便攜式色差儀用于天然牙顏色測量的重復性,在口外實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檢測其臨床應用的可行性。
一、材料和儀器
測色儀器
便攜式色差儀,可接觸式探頭,直徑3mm,并配有可確定的目標引導區(qū)。混合室內(nèi)的脈沖弧提供漫射、均勻的D65光源照明。照明-觀察角度:45-0°。
實驗對象
18-20歲新入校學院,男女各半。要求上顎前牙的色澤、形態(tài)、排列基本正常,無損壞、未作過任何保存修復治療。
實驗方法
讓受試者平躺在椅位上,對其6個上顎前牙中的1/3部位進行測色,每個牙齒3次,求平均值。每個牙測量前色差儀用標準白板較準。將受試者隨即分為A、B兩組。每組8人,各組男女比例相當,A組受試者一輪測完后再進行第二次重復測量,因此不能保證兩次的位置完全一致,B組在不移動測量頭的情況下對每個牙進行第二次重復測量,盡可能保證兩次測量的位置完全不變。用SPLM軟件進行檢驗。
顏色系統(tǒng)
CIE-1976-L*a*b*顏色系統(tǒng)
結果
A組中切牙、側(cè)切牙、尖牙兩次測量的色差△E范圍均明顯大于1.5NBS,具有統(tǒng)計學意義(p<0.01)。其色差△E之間則無統(tǒng)計學上的顯著差別。
B組中切牙、側(cè)切牙、尖牙兩次測量的色差△E明顯小于1.5NBS,具有統(tǒng)計學意義(p<0.01)。其3個牙位△E之間則無統(tǒng)計學上的顯著差別。
A、B組實驗結果相差懸殊,主要是因為B組實驗改變了試驗方法,盡可能的保證了前后兩次測量的位置不變。這一點與口外實驗結果相符。Okuba等制作了一種固位裝置來固定所測量的比色片的位置,但是考慮到受試者口腔條件的千差萬別,很難制作出一種既不影響操作和測量結果,又可固定測量探頭與牙齒位置的裝置。
B組實驗的色差△E略大于口外實驗,一是因為操作不便,便攜式色差儀的測量部位比較笨重,不易保持它與被測牙的相對穩(wěn)定,二是探頭的口徑仍顯得多大,常超出自然牙的軸面角,三是自然牙具有較大的凸度,難以與測量探頭實現(xiàn)廣泛的接觸,此外,自然牙顏色分布不均勻,并常有難以去除的內(nèi)外著色,因此用任何儀器進行牙齒顏色的測量都是只能獲取測量區(qū)域內(nèi)的平均色,不能像人眼一樣有意避開干擾,而選擇主基調(diào)進行比色。也不能完全代替人眼反饋牙齒色的諸多細節(jié)問題。